首页 > 新闻资讯

河北大名县政府一用50年的"最破办公楼"引网民关注

2018-11-20

近日,有媒体披露,河北大名的政府大院大部分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的,一用就是50年。在当地还流传着一句话:“最好的房子是学校,最高的大楼是医院,最破的房子是县委县政府大院。”是艰苦朴素还是作秀?多数网民对“最破办公楼”进行了赞扬,认为凸显亲民本色,也是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。还有网民认为,“最破办公楼”成新闻正说明普遍存在建豪华办公楼的的问题。少数网民对此质疑,大名县的最破办公楼是其他原因造成的,不一定体现了“执政为民”。

  政府办公楼是官民关系的缩影 有限的财力检验各级政府是否真心为民

    有网民说,政府办公楼是官民关系的缩影。民众对政府办公楼“敏感”,说到底是对官民关系敏感。政府办公楼如镜,可以照出一些地方政府是自谋私利还是在为民服务。办公楼好不好,根本原因还是县领导的意识:有限的钱该花到哪里去——留给自己享受,那么再高再气派的楼也会拔地而起,留给学校和医院,自己的就顾不上了。还有网民说,一座办公楼也许不能说明全部,但却可以体现一个地方政府的作风。官员住什么样的楼、拥有什么样的办公条件,除了关系“形象”之外,也直接关系和百姓是否心连心。“金碑银碑,不如百姓的口碑”,这样的政府是亲民为民的政府,理所应当赢得拥戴。

    有网民说,执政为民基本理念和宗旨要求,不仅要讲在嘴巴上,更要做在行动上。有限的财力,检验着各级政府是真心为民还是权为己用、利为己谋。大名县是贫困县,但生活在这样“穷”县的百姓是幸运的,百姓眼里“破政府”比阜阳“白宫”不知好多少倍。还有网民说,一个地方的政绩搞得好不好,不是看政府大楼有多气派,而是考量民生问题解决了多少。学校、医院无疑跟百姓生活最为相关,可贵的是,大名县“最高的大楼是医院”、“最好的房子是学校”,这些高大建筑并不显得政府办公房有多“矮小”,反而映衬了当地“党委、政府一班人”急百姓之所急的高大身影。

    有网民说,大名是座古城,前几年开车回了趟老家,发展变化很大。只是为了保护老城,城里的建筑基本没动。做秀也罢,新闻也罢,一个穷县的领导能做到此,确实不错了。又有几个领导愿意去一个没有发展前途的穷县呢?所以支持一下吧,我们不是希望所有的领导都能做到这样吗?还有网民说,能让学校的房子坚固起来,让医院的病房豪华起来,让孩子们在安全的教室里享受义务教育,让百姓能够看得起病,住有所居,老有所养,就算做秀也无妨。

  改善办公条件无可厚非 用办公楼评价是否称职说明民众对政府了解太少

    有网民说,驱车看看,哪个政府大楼不豪华,不气派!又是复制天安门、又是克隆白宫,总之,政府办公大楼成为当地标志性建筑的,几乎已成了一种常态——哪怕是地处穷乡僻壤的贫困县。在这种情况下,“最破的房子是县委县政府大院”,自然就成为新闻了。还有网民说,建一幢房,用上50年,那不是很应该、很正常的吗?学校修的好一点,是为以后着想,难道不是应该的吗?

    有网民认为办公楼破旧不一定说明政府就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,很可能有其他原因。有网民说,县以上的党政正职,在这个贫困县停留的时间一般三到五年,短的只有二三年,而盖一幢行政办公房,从计划到立项报批到施工到搬迁,至少都得三年以上,更不用说行政中心的迁移!所以领导并不热衷,这可能是有些地方造成“最破政府”的实际情况。老城数十年维持原样,足以令所谓“文化名城”汗颜,但这并不能成为炫耀的资本,更不能让大名县的领导班子安于现状,甚至充当宣传工具。

    有网民说,现在我们经济发展了,改善一下办公条件本无可厚非,作为普通百姓,也不希望我们政府大楼都是残破而近危楼,但任何事物都有个度,不能超越当地的经济能力,不能不顾群众的疾苦而建豪华的大楼。毕竟政府的大楼,相对于群众的生活来说,还是次要的。还有网民说,如果公务人员能够把心思用在“为民、为公”上,如果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,设施齐备的办公楼也算物尽其用。

    有网民说,如果一地政府的大楼,经过了严格的审批,设计方案和工程招标也经得起考验,特别是建设意见上符合民意,预算也足够公开、民主,即便看起来大而豪华,我们是否还会说,这样的政府大楼是奢华的?我想,不会。还有网民说,也许相对于“最破办公大楼”,人民需要的,首先还是政务的公开、权力的透明以及市场的自由开放。其实,如果政府想要获得公众的好感,也很容易。只要每做一件事情,每花一笔钱,都遵循公开、透明、民主的程序。